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 /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行业新闻

“马桶曾经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”

作者:admin 浏览:30 发表时间:2024-06-30

  早在上世纪20年代,上海建造的一些公寓、洋房里就配备了抽水马桶。但倒马桶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生活习惯,所以当时在上海被更多人所沿用。

  虽然把尿壶看作是激活弄堂空间的媒介之一,但何志森也认为,倒尿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情。

  “如果有一天,弄堂的生活条件改善了,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卫生间了,弄堂也还能保持原有的活力。”

  “即使尿壶消失了,也会有新的‘尿壶’出现来维系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亲切与联结,这就是设计师需要做的工作。”他说。

  与此同时,作为建筑师,他很好奇的是:“弄堂的历史在一百多年左右,当时上海已经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,接触到很现代的技术。”

  “还是说,最早设计了卫生设施,后来因为住户由一户人家变成了几户,卫生设施慢慢消失了?”

  老建筑档案专家娄承浩介绍说,早在上世纪20年代,上海建造的一些公寓、洋房里就配备了抽水马桶。

  ■建于1930年代的福州大楼当时就配备有抽水马桶,只是如今设施已显破旧。/杨眉 摄

  “以前上海人结婚的时候,女方的嫁妆里一定要有马桶,漆成红色,贴上双喜,里面放红枣、花生、鸡蛋等讨口彩,我们叫做‘子孙桶’。”他说。

  上海开埠后,“淘金地”和“避风港”的城市特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,使得城市人口激增。

  这其中既有地主、富商,也有逃难来的普通百姓,在上海形成五方杂处的社会环境。

  “早期的石库门大都是地主、富商自己住的,造个一栋两栋,三开间、五开间为多,比较宽敞。”娄承浩说。

  “从斯文里(注:西斯文里建于1914年,东斯文里建于1918年)开始,成规模的、以出租为目的的石库门出现以后,建造标准降低了,仅仅是为了满足住房需求。”

  在上海,大部分的石库门在建造之初就没有专门设计卫生间,只能以倒马桶的方式解决如厕问题。

  此外,在沪东,比如杨浦的八埭头,有一种里弄住宅脱胎于石库门,多为单开间,高两层,没有天井。

  因外观像广东城市里的旧宅,当初居民多为广东籍或日侨职员,而被称为“广式里弄”。

  1. 吾非羊,《上海粪史:马桶及其残酷的粪便之战》,凤凰网,2019年02月25日。

  2. 王烨捷,《上海:与马桶斗争30年》,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,2020年08月04日。

  4. 陈发春,《十年告别多少马桶?25万只!——上海市“围歼马桶”战役纪实》,解放日报,1996年01月16日。

  5. 程怡,《百年老厕不堪“方便”压力》,新闻晚报,2008年11月19日。

  6. 杨建正,《木头电线杆历史“活化石”》,新民晚报,2015年04月30日。

  7. 江曾培,《“微更新”与“抗衰老”》,新民晚报,2018年04月08日。

  8. 曹玉和,《上海八十万只旧式马桶何时淘汰?》,解放日报,1986年02月03日。

  9. 俞自立,《如厕问题牵涉万家 大街小巷仍有遗憾 八十万只旧式马桶何时“退役”?》,解放日报,1993年01月18日。

  10. 孟群舒,《明明是好事,居民为何还纠结——上海消灭“拎马桶”系列调查(上)》,解放日报,2020年06月09日。

  11. 孟群舒,《“最后的1%”,不放弃,再试试!——上海消灭“拎马桶”系列调查(下)》,解放日报,2020年06月15日。

  12. 唐烨、周楠、杜晨薇,《旧改 让百姓早圆新居梦》,解放日报,2020年11月11日。

  13. 冯兴有、薛石英,《改造旧住房 有了新样板》,解放日报,1984年06月10日。

  14. 忻剑春、郭戈、程,《上海里弄建筑卫生间改造的探索及实践》,住宅科技,2019年1月。

  15. 忻剑春、张正军、刘迎春,《论新式马桶解决上海老旧小区卫生设施改造难题》,住宅科技,2020年10月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飞机也要电动化了?宁德时代曾毓群首次谈“电动飞机”:可飞约2000到3000公里【附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趋势展望】

  中央纪委:少数人动歪脑筋,这些行为是“低级红”、“高级黑”,政治危害大!

  双胞胎兄弟体重相差150斤左右,家长拍兄弟俩吃饭视频反差特别大.你能猜到哪个是哥哥 哪个是弟弟吗

  当“留洋大小姐”遇上“世家小姐”,两个小朋友都好可爱啊!“你已春色摇曳我仍一身旧雪”

  妈妈背着孩子偷偷出门,爸爸举着床单打配合奶奶看到笑个不停,爸爸居然还举着床单原路返回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